在家上世界名校通識課
文 | 少年商學院新媒體部
一輛櫻桃紅跑車,
在地球-火星轉移軌道上駕駛著,
車上坐著一個名叫Starman的航天員。
車載屏幕上寫著“Don’t Panic”
——無所畏懼,
車里放著一本名叫
《銀河系搭車客指南》的書,
音響里放著David Bowie的音樂……
這些浪漫的情節(jié),
可不是來自哪部科幻電影,
而切切實實地發(fā)生在了昨天
——在美國佛羅里達肯尼迪航天中心,
人類現役運力最強的火箭
“重型獵鷹”(Falcon Heavy)
成功完成了首飛,
并完成一級火箭回收!
(SpaceX?首個重型獵鷹火箭發(fā)射現場)
這是目前人類現役的火箭中
運載能力最強的一款,
它實現了兩枚助推器同步回收,
造價還不到1億美金……
這些世界范圍內的新紀錄,
都在告訴我們:
離移民火星又近了一步。
(Space?X?重型獵鷹的兩枚助推器回收著陸,足以讓所有科幻迷尖叫)
而它背后那家叫做SpaceX的公司,
和它的創(chuàng)始人——埃隆·馬斯克,
也再次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
“Made on Earth by humans”
馬斯克在自己的Instagram上
曬了本次“上天”的主角
——自己另一家公司特斯拉生產的
超級跑車——的電路板。
如果不出意外,
按照馬斯克本人的原話,
“這輛車會在宇宙中飛行超過 10 億年。”
巧的是,最近我在重讀美國著名教育家
——賈維斯校長的《愛與祈禱》,
書中總結,
教育應賦予孩子的三種品質,
分別是“洞察力”、“遠見”、“勇氣”,
而這些正是馬斯克身上最大的三個標簽。
今天,我們就從這三個維度,
解構馬斯克。
給每一個以他為榜樣的青少年;
更給敢讓孩子做自己、
希望從小點燃孩子夢想火箭的
開明父母。
洞察力
第一個關鍵詞是——“洞察力”。
“一個有洞察力的人,
不會只封閉于自我的小小世界當中。”
賈維斯校長提醒我們,
如果一個孩子對自己一無所知,
不能夠提高對宇宙萬物間的秩序、
對世間男女取得的偉大成就的認識,
那教育的努力就算失敗了。
從這個角度來講,
馬斯克絕對是一個洞察力達人。
首先,洞察自己——
他從來都是一個特別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
這與他從小接受的家庭教育密不可分。
1971年,馬斯克出生在南非,
母親Maye Musk是加拿大名模
父親Errol Musk則是一名電氣工程師。
(馬斯克一家)
馬斯克喜歡電腦,
那時電腦剛面世,價格非常昂貴,
父親還是出手,
讓只有9歲的馬斯克擁有了
自己人生中的第一臺電腦
—— Commodore VIC-20。
知道馬斯克想報班學電腦,
可當時這些課程并不接收小孩,
父親又托關系,
讓人為兒子在開課講座上訂了一個座位。
Commodore VIC-20
配有 5 千字節(jié)內存和“如何編程”指南,
一般用戶需要花 6 個月才能把它學完,
但馬斯克只花3天就學完了。
因為會編程,
他后來還做了一個以太空為背景,
名為“宇宙爆炸”(Blaster),
并把它賣給了一家在線雜志,
賺到了 500 美元(相當于今天的1200美元)。
直到現在,
馬斯克回憶起這件事時,
仍然會笑:“對一個孩子來說,
這可是賺了一大筆錢。
從這件事開始基本形成了一個循環(huán):
我擁有的游戲越多,
電腦也隨之升級成更好的。
我基本把錢都花在新游戲上,
還有就是用來買更好的電腦。”
?
這種心態(tài)一直影響他至今
——當無數創(chuàng)業(yè)者都在追求財富時,
他已經跳出這一層,
思考如何超越自我,改變世界。
其次,洞察世界
——強大的閱讀能力時刻開拓著
馬斯克的眼界和思維,
讓他對自己的興趣、方向越發(fā)清晰。
根據弟弟回憶,
馬斯克經常一天閱讀10小時左右科幻小說,
后來又看了很多非科幻類書籍,
比如四年級之前,
他就開始堅持不懈閱讀大英百科全書。
十幾歲開始,
他每天堅持閱讀兩本不同學科的書,
從哲學、宗教、編程,
到各科學家、工程師和企業(yè)家的傳記,
再到后來,又涉獵物理、工程、
產品設計、商業(yè)、技術和能源……
14歲那年,他讀的一本叫做
《銀河系漫游指南》的科幻小說,
對他的影響長達一生,
他從此有了人生理想——探索太空。
以至于后來,
他在賓夕法尼亞大學讀本科時,
選擇了物理專業(yè),
后來,又申請了斯坦福大學的
應用物理和材料科學博士項目。
這個世界上,有專才、有通才,
但馬斯克顯然并不特屬于哪一種,
他是“專家型的通才”
——他涉及并擅長的領域,
有火箭科學、工程、物理、
人工智能、太陽能和能源,
他在這些不同的領域廣泛學習,
了解、連接這些領域的底層原理,
然后將這些原理應用于其核心領域,
最終,成為一個難以被超越的人。
有遠見
第二個關鍵詞是——“有遠見”。
就像賈維斯校長在《愛與祈禱》中說的,
我們生活的時代,
凡事都渴求即時的回報。
但也因此,“有遠見”
才成為一種難能可貴的品質,
它讓我們不只是盯著眼前,
而把人生放到一個更廣闊的背景里,
為了長遠的目標而推遲即時的享樂。
馬斯克就是這種人。
上大學時,他便總結了有5樣東西
會極大地影響人類社會:
把人類變成一個多行星物種、
逐漸加速向可持續(xù)能源的轉變、
互聯網、基因學、人工智能。
但他不僅有遠見,更有行動力。
他創(chuàng)辦的Zip2、Paypal
在當年掀起了互聯網的革命;
Tesla、Solar?City
加速了我們向可持續(xù)能源的轉變;
SpaceX正在努力把人類變成多行星物種……
他今年才47歲,
已經在這么多領域有一番建樹,
就在于他抓問題永遠只抓本質。
他曾說,一般人做事,
會用“類比”的思想來判斷事物的發(fā)展,
進而做出判斷,
但他更喜歡“First principle thinking”
(第一原理思考法)
永遠挖掘一件事物最根本的本質,
從本質來思考問題,才能事半功倍。
(First principle thinking)
比如造火箭
——聽起來簡直天方夜譚,
但馬斯克想,火箭的不可替換成本
是鐵、鋁、鑷等元素,
這些元素只占火箭成本的2%,
因此,按照第一原理思考法,
它能不斷壓縮其他不可替換的成本,
讓火箭成本不斷逼近現在價格的2%,
然后,他就去造火箭了,
這才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SpaceX。
勇氣
第三個關鍵詞是——“勇氣”。
賈維斯校長說,
“沒有勇氣,我們會在平庸中沉淪?!?/span>
差不多就行了吧?
何必這么較真呢?……
如果沒有勇氣,我們就會甘于現狀,
無法為了追求生命中
更遠、更高的理想而做出犧牲。
但馬斯克顯然不是這樣的。
他對自我、對世界的洞察,
以及清晰的遠見,
決定了他的思維是絕對獨立的。
他會不斷靠近自己的目標,
用一個又一個創(chuàng)造性的方法去克服困難,
哪怕全世界都在反對他。
雖然今天,馬斯克已經成為全民偶像,
但早年,他也蟄伏過
——華爾街甚至將他的公司列為
“最不可能成功的企業(yè)”。
2004年,馬斯克投資電動汽車品牌
“特斯拉”,出任董事長。
媒體抨擊說,
“電動汽車對客戶來說沒有用處?!?/span>
甚至有主持人在節(jié)目中公開說,
“別買特斯拉的股票,
你買了只是浪費錢,
甚至不應該租特斯拉的車。”
一直到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fā),
他不僅事業(yè)上遭受重創(chuàng)
——火箭三次發(fā)射都失敗了,
數千萬美元的投入化成爆炸后的大火球,
因為研發(fā)成本過高,
特斯拉也瀕臨破產。
因為籌集不到公司運轉的資金,
他甚至開始考慮賣掉房子搬到地下室,
而結婚8年的妻子也宣布與他離婚……
?(圖片源自好奇心日報)
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坦言說,
“今年沒多少時間來解決這件事了,
只有兩三個人留了下來……
我沒想過我會精神崩潰,
但真的崩潰了?!?/span>
他需要資本以避免特斯拉的破產,
所以,他讓特斯拉上市了,
但就在上市的前幾天,
《紐約時報》還爆出了
馬斯克已經瀕臨破產的消息。
但他繼續(xù)咬牙、堅持。
短短幾年間,帶領特斯拉實現
“一次充電行駛426公里”、
“從0加速至100公里時速僅需要3秒多”
等突破,
另一頭,所有剩余資金能夠支撐的
最后一次火箭發(fā)射終于成功,
與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簽訂合約……
再之后,SpaceX成為繼美國、俄羅斯
和中國之后的第四個
可以發(fā)射和回收航天飛行器的組織;
Tesla于2012年交付市場的Model S
取得巨大成功;
SolarCity上市,
成為市值60億美金的清潔能源公司……
在他人生最低潮時,
曾有記者采訪他,“為什么不放棄?”
他的回答間斷而有力,
“因為我不知道什么叫放棄,
除非我被困住或者死去。”
這就是勇氣,
來自足夠清晰的目標,
來自足夠濃厚的興趣,
更來自非比尋常的意志力。
(馬斯克本色客串電影《鋼鐵俠》)
每個孩子的心中
都住著一個“鋼鐵俠”
跳出來看這三個關鍵詞,
其實是三位一體、循序漸進的。
因為對自己、對世界有足夠的洞察,
才能有清晰、遼闊的遠見,
才能在涅槃之中,
始終懷有重生的沖勁和勇氣。
我們相信,馬斯克的此次成功,
于他自己而言,
又是一個新的開始,
他可能早已投身到下一個更難、
更復雜的事業(yè)中去。
不是每個孩子都有馬斯克的機遇資本,
但每個孩子心中都住著一個“鋼鐵俠”,
通過不懈挖掘自己的內心、
開拓自己的視野、站在未來看現在、
保持初心、勇往直前,
這個“鋼鐵俠”就能逐漸被喚醒,
給孩子以改變世界、改變自己的能力。
把馬斯克的故事告訴孩子,
可能就是這場喚醒的開始。
要發(fā)表評論,您必須先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