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權自公號:留學全知道
讓世界成為孩子的課堂
近兩日,Twitter上熱度最高的話題屬于一個十八歲的美國少年Kyle Kashuv。
錄取季已經(jīng)收尾,不少學生都收獲了自己心儀夢校的offer,也有一部分準備收拾行囊開始gap year;但有這樣一個男生,他如愿以償?shù)孬@得了哈佛的offer,卻在幾天前被告知,offer被撤銷了。
更倒霉的是,為了入讀哈佛,他為此放棄了其他所有大學發(fā)來的offer和巨額獎學金,這也就導致在招生季已經(jīng)結束的現(xiàn)在,他很可能會面臨無學可上的窘境。
為此,他連發(fā)13條推文,認為哈佛對自己的處置不夠公平,這也引爆了社交網(wǎng)絡上的大規(guī)模討論,??怂剐侣勆踔琳埶鳛榧钨e,當面談一談對此事的看法。
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
如果你關注過2018年發(fā)生在佛羅里達州帕克蘭校園的槍擊事件,或許還對Kyle Kashuv這個名字留有印象。
那一年的2月14日,佛州帕克蘭市的道格拉斯高中發(fā)生槍擊案,造成17人死亡,14人受傷,2019年的3月,又有兩名幸存學生因此案自殺,導致死亡人數(shù)最終上升至19人。這也是美國歷史上死傷最嚴重的高中槍擊案件。
Kyle Kashuv就是此次槍擊事件的幸存者之一。槍擊案過后,他的很多同學要求更嚴格的槍支管制措施,比如同為幸存學生的艾瑪·岡薩雷斯,就成為了反對美國槍械暴力問題抗議運動的青少年領導者之一。
而Kyle選擇了另一條道路——他認為人們需要學會使用槍支合理自衛(wèi),才能避免悲劇的再次發(fā)生。
Kyle成為了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的擁護者(即保障人民持有和攜帶武器的權利),支持合理使用槍支和維護校園安全,同時也以社會活動家的角色開始活躍。
因為這一身份,他多次接受電視臺的采訪,甚至與特朗普及其夫人在白宮有過會面。
此外,Kyle還曾在白宮網(wǎng)站W(wǎng)e the people上發(fā)起請愿,希望能授予華裔少年王孟杰(Peter Wang)總統(tǒng)自由勛章并以軍禮下葬,以表彰他在槍擊發(fā)生時掩護其他師生先行離開,自己殿后卻不幸遇難的壯舉。
最終,一心想要成為軍人的王孟杰以榮譽軍禮被安葬。
Kyle的一系列社會活動得到了媒體的關注。作為槍支合法的支持者,他曾受邀參與??怂剐侣劦匿浿?,談論自己對于槍支管理以及校園安全的看法。
在寫哈佛大學的申請文書時,Kyle也在其中加入了自己遭遇槍擊案的經(jīng)歷,他描述自己當時躲在教室柜子中目擊了同學的死亡,而這也促使他決心成為一個活動家。
“即使站在一個保守派的立場,我明白尋求共識才是保護學生安全的唯一途徑。我仍然相信越過絕望的深淵,善良能夠并將最終獲得勝利。”
除了在社會活動上花費心力,Kyle的學習成績也非常不錯。他在班上排名第二,加權GPA為5.345,SAT考試成績?yōu)?550分。亮眼的社會活動履歷和出色的標化成績,讓哈佛最終遞來了橄欖枝。
Kyle在Twitter上興奮地宣布自己收獲了哈佛的offer
被撤銷的哈佛OFFER
本來對Kyle而言一切都是順風順水,然而事情卻在五月發(fā)生了變化。赫芬頓郵報曝光了Kyle2017年時在一份Google Doc共享文件中的編輯內(nèi)容,截屏來源于他曾經(jīng)在道格拉斯高中的同學。截圖中可以看到,Kyle反復使用了對于黑人群體極具侮辱意味的字眼N*gger。
(Kyle參與編輯的Google Doc頁面)
在這份小組共享文件中,Kyle表示“我是真的很擅長拼寫N*gger,要多加練習才能熟能生巧。”(I’m really good at typing n*gger ok like practice makes perfect)
在另一次私下的聊天中,Kyle還詆毀了一位女性,形容她為“goes for ni**erjocks”(對于和非裔美國人交往的女性的一種侮辱性詞匯)。
事情發(fā)生后,Kyle很快在Twitter上道歉,表示這兩段對話都發(fā)生在他16歲的時候,當時他還很不成熟,那些愚蠢的發(fā)言并不能代表他是或?qū)硎鞘裁礃拥娜?;而在?jīng)歷過校園槍擊案之后,他已經(jīng)成長了很多。
但哈佛顯然沒有輕易接受這份道歉。Kyle很快收到了一封來自哈佛招生辦的信,告知他校方仍然在某些情況下保留撤銷錄取資格的權力,比如在學生的誠實、成熟、道德品質(zhì)受到質(zhì)疑的時候;并且要求他在5月28日10點前提供一份關于此事的書面解釋。
(哈佛發(fā)給Kyle的信件)
Kyle回了一封長信,道歉并解釋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同時提供了相關的材料。因為不希望被哈佛拒收,他還給哈佛的多元包容辦公室發(fā)信“求救”,信中提到他原本計劃在一年的gap year之后再入讀哈佛,期間將會繼續(xù)進行自己關于校園安全的社會活動,為的就是以一個更加成熟的姿態(tài)加入哈佛社區(qū)。
(Kyle給哈佛多元化辦公室發(fā)送的郵件)
盡管再三表達歉意和懊悔,并且希望哈佛不要以兩年前的言論來評判自己,哈佛招生辦還是堅持自己“不接收任何有歧視言論的學生”的立場。
6月3日,Kyle收到哈佛招生辦的回信,聲稱經(jīng)過內(nèi)部投票,他的錄取資格已被撤銷。
短短兩個月間,Kyle經(jīng)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他獲得哈佛offer又因為兩年前的歧視性言論被撤銷錄取的故事也引發(fā)了網(wǎng)絡上的熱議。
有網(wǎng)友贊同哈佛的做法,認為這樣的頂尖學府有大把年輕才俊可以選擇,不需要去“原諒”一個有過種族歧視污點的年輕人;也有網(wǎng)友表示不應該以一個人16歲時候的言論去衡量他。
“誰16歲的時候不愚蠢呢?”
“我真同情你們這些互聯(lián)網(wǎng)一代,說過和做過的任何事情都會被永遠記錄下來,并且有一天用來反過來攻擊你。”
沒有錯誤,就沒有成熟
這并不是哈佛第一次“撤回”offer,早在2017年,就有十名2021屆新生因為在Facebook群組中發(fā)送淫穢、侮辱和惡意玩笑的表情包而遭到廢除入學資格的懲罰。
但這一次Kyle的事件在網(wǎng)絡上引起軒然大波,同時讓紐約時報,福布斯,華盛頓郵報等主流媒體都發(fā)表了評論文章,主要還是因為不少人都認為哈佛的做法有失公允。
作為一個家長,我也認為哈佛的決定值得商榷,人誰無過,人生本就是一個不斷犯錯又不斷改正的過程,如果不讓一個孩子試錯,實際上也就隔絕了TA成熟的可能。
事情發(fā)生時Kyle只有16歲。根據(jù)他的說法,當時他正和一群同學協(xié)作完成關于歷史期末考試的文件,學到深夜后,他們在小組文件中寫出一些自己所能想到的最極端和沖擊性的詞語來找樂子。
做家長的都知道,孩子的成長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這種變化不僅體現(xiàn)在外表上,也在于其不斷成熟的心智;16歲青春躁動期的男孩子說一些嘩眾取寵的話并不少見——當然,這絕不意味著使用歧視性語言是正確的,只是那很可能并不代表他們真正的想法。
而就在幾個月后,Kyle所在的高中發(fā)生了槍擊案,這件事對他的沖擊很大,在給哈佛的信中,Kyle表示,親眼目睹同學的死亡讓他開始認識到自己的責任,也從一個不成熟的高中生轉(zhuǎn)變?yōu)榱艘粋€有理想和目標的社會活動家。
聊天記錄曝光后,Kyle選擇第一時間在社交媒體上發(fā)表了公開道歉,即使他清楚這可能引發(fā)更大規(guī)模的討論和責難。
收到哈佛的信后,他也迅速發(fā)去了書面解釋,反復表達自己的歉意和后悔,同時也向多元化包容辦公室寫信,詢問自己應該通過怎樣的方式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即使在收到哈佛撤銷入學資格的決定后,Kyle也積極溝通,希望能爭取一次與招生辦面談的機會(哈佛拒絕了,表示這是他們的最終決定)。
可以說,Kyle始終在以一個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去承擔責任,這證明他已經(jīng)意識到自己犯下了錯誤,并且試圖彌補;對于一個年輕人而言,這正是成長成熟的表現(xiàn)。
哈佛拒絕Kyle,理由是對他的道德水準存在質(zhì)疑;然而道德水平的高低并不像數(shù)學GPA那樣清晰可見。在數(shù)學的領域,做對一道題就代表掌握了相關知識;GPA越高,就代表學得越好,這都是無可置疑的。
但道德水準沒有這樣的“標化考試”。每個人都會犯錯,當意識到錯誤并且試圖改正,才是誠信與道德的光輝顯現(xiàn)的時刻。
哈佛注重學生的道德品質(zhì)當然沒有錯,但比起用過去的錯誤去定義一個人,關注年輕人如何面對和處理自己曾經(jīng)犯下的錯誤,或許才是更重要的。
聊天記錄被曝光之后,也有媒體去采訪了Kyle的高中同學。Patrick就是他的同班同學之一,妹妹在槍擊事件中不幸喪生,他表示自己從未聽到過Kyle使用帶有種族歧視的語言,如果其他同學曾經(jīng)聽到過,那么他們也會將此事告知老師或是教務人員。
的確,除去被泄露出的私下聊天內(nèi)容,沒有切實的證據(jù)能證明Kyle對種族存在偏見。他自己也提到,在那份Google文件中,他還說過一些反猶的話,但事實上,他的父母都是猶太人,他自己也是,每周都會去參加猶太集會——這些都證明他當時只是在說一些吸引注意力的愚蠢的玩笑話,而非真的心懷種族歧視。
關于這次事件的評論中,另一個爭論的焦點則是Kyle被曝光的聊天記錄都是私人場合下的(無論是小組協(xié)作文件還是短信),而提供者都是他從前的同學。且不論泄露者是出于嫉妒或是Kyle所說的“身處不同政治立場”的緣故,如果哈佛因為Kyle私下的聊天內(nèi)容選擇取消他的入學資格,那么公平起見,是否也應該調(diào)查所有2000名新生的私人聊天記錄?
當然,最關鍵的問題是,因為一個申請者過去犯下的錯誤就全盤否定他的現(xiàn)在,真的是最佳選擇嗎?
在收到哈佛的拒信之后,Kyle在Twitter上寫道:“哈佛認定我無法成長,即使是在一場改變?nèi)松氖录寭舭福┲?,這是很令人憂慮的。如果會有一所大學明白什么是‘成長’,那應該是哈佛。”
誠然,作為一所私立大學,哈佛完全有權利撤銷學生的入學資格,這也并不違背美國憲法中言論自由的準則,但或許哈佛應該問問自己,大學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中國古代典籍《大學》開篇第一句: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意即要弘揚彰顯光明的道德。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善于激勵、喚醒和鼓舞”。
也就是說,作為一個教育機構,比起教書,更要育人;對于下一代道德感的培養(yǎng)和提升,本就是大學的崇高使命之一。
而在Kyle的事件中,哈佛似乎并不相信一個孩子能夠在歲月的磨礪下獲得成長,一個犯過錯的人能夠改過向善,甚至也認為自己沒有這樣的責任和能力,幫助和引導學生成為一個道德品質(zhì)優(yōu)秀的人。
更令人擔憂的是,哈佛的態(tài)度可能也代表了如今社會上的一種風氣。比起對他人過錯的寬容和諒解,人們更傾向于使用攻擊和回避的態(tài)度來彰顯自我道德的高尚。如同Kyle在Twitter上的發(fā)言:“這不僅僅是針對我,也關乎我們的社會。我們是否生活在一個存在寬容可能的世界,還是像哈佛定義我那樣、是一個過往錯誤無法挽回的世界?!?/span>
如果哈佛招生官愿意給Kyle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相信他能夠成長為一個更好的人,無疑也是向整個社會釋放出一個正面的信息:直面錯誤和憤怒,不要選擇回避而是化解和引導。同時,這也會是哈佛所有學生共享的一堂道德課:過往的錯誤并不能定義一個人,而寬容之心值得肯定。
可惜,這座世界上最為聲名卓著的學府沒有選擇這么做。
就像Kyle所說的那樣,“如果哈佛認為一個人不能獲得成長,我們的過去決定了未來,那么哈佛可能才是那個存在歧視的機構?!?/span>
NY Times: Racist Comments Cost Conservative Parkland Student a Place at Harvard
Harvard’s?false path to wisdom
Washington Times: Harvard’s Takedown?of a little child
FOX News:?Michael Knowles: Harvard displays its hypocrisy on racism in revoking Kyle Kashuv’s admission
Washington Examiner:The case of Kyle Kashuv illustrates Harvard’s intellectual rot
要發(fā)表評論,您必須先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