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上世界名校通識課
文 | 陳衛(wèi)平?臺灣小魯出版社社長
我就跟他講,如果你認為所謂的“新”、“二十一世紀的精英”就是你想象的那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在我們小的時候,計算機是稀罕的東西,步入中年后對它不免存有敬畏感,可是下一代卻并沒有這種情緒。會用計算機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就像吃飯喝水一樣平常。
我看到很多家長把孩子框在框框里,以自己的習慣框住他,誤認為這樣就是把最好的交給下一代了。但我認為,真正精明的家長,給孩子用力的方向,應該是給他看似傳統(tǒng)、陳舊,卻具備永恒價值的東西,而不是你心目中的新東西。
人活在世間到底追求的是什么?如果只是追求一種新的科技、新的技能,那他隨時都可能被淘汰,但是基礎的人生體會與境界卻是歷久彌新的。我認為,要成為未來精英,須具備下面這樣一些條件。?
人文通識的涵養(yǎng)
精英具備的一項要件,是人文通識的涵養(yǎng)。
以當前教育為例,大家太注重求新求變的專技,人活在分割舞臺的狀態(tài),心靈是割裂的,沒有通識,如莊子所言:“道術之裂”,道術裂了,也就是違反自然,你就變成為一種偏才,偏激、偏執(zhí)的一種格局,對于“通”就無法理解,那你如何去做完整的獨立判斷?很難。
很多專業(yè)領域的博士,行為非常奇怪、想法非常偏激,你不曉得該怎么跟他溝通。他處理人際關系、婚姻問題或與同事相處,都發(fā)生非常多的問題,這些現(xiàn)象要解決,必須由通識教育著手。
哲學界有一位林毓生教授,在臺大哲學系畢業(yè)之后,到美國去念研究所,跟海耶克教授從事研究工作??墒撬綄W校念書時,教授一直要求他看一些文學作品。
海耶克是在民主政治方面有非常獨到看法的一位世界級大師,而林教授念的是政治學,所以,當他認為自己千辛萬苦為求學習海耶克的政治學理論,教授卻要他看一些必讀的希臘三大悲劇、莎士比亞、托爾斯泰等文學作品,心中很納悶、很不平,覺得“我來念政治卻要我看文學作品……”
可是念久了,終于通了,他領會到人生很多知識領域,講到最后是通的,然而比較豐富的領域,其實是在文學、歷史、哲學,而不是在物理、化學、醫(yī)學那種專業(yè)的科目。他有了這些體會之后說:“這些學問如果以文學方式表達,讓一些人來吸收時,其實可以彌補很多的缺失?!?/span>
古往今來很多高成就的人,他們其實在通識上獲得的完整教育,絕不是一般所謂專門領域的人所能體會。今天我們講“精英”,就是應該在這個境界上有所提升。?
精致思考的能力
要成為精英的另一項要件,就是具備實現(xiàn)自我的能力。具體而言,亦即必須有自我學習、精致思考和提升眼界的能力。
我個人從事出版,常碰到很多家長問:“你們公司的出版品為什么文字那么多,為什么不多畫一點圖?”
我的回答常常是這樣的:“文字的功能千萬不能小看,否則他將會喪失很重要、很寶貴的思考工具?!币驗槿祟惖恼Z言文字發(fā)展了那么久,在簡單的符號背后涵蘊了很多豐富的意義。
很多家長忽略了這點,甚至有極端的家長說:“我小孩愛看漫畫、有電視看或懂得上網絡……”但他不知道,如果一個人把這種抽象的符號、這種利器在腦中鈍化了,或根本不想接觸它,久而久之就喪失了一種得以精致思考的工具。
我們知道,美國各部會在審查預算時,投資在語文教育上經費最多的,不是內政部、教育部,而是國防部。
我看過一份數(shù)據上記載,國防部認為,一個國家要有作戰(zhàn)能力,由將軍到士兵,對語言、文字的溝通能力,以及閱讀操作手冊的能力一定要夠強,如果能力很弱,則根本不能打仗?,F(xiàn)代戰(zhàn)爭瞬息萬變,溝通能力脆弱,則國防根本沒有戰(zhàn)力,所以國防部投資大量經費來作語文教育,可見語文教育的重要性。
語文是達到精致思維非常重要的工具,如果沒有文字的訓練,你如何能體會文學作品、哲學作品或閱讀歷史?如果沒有這樣的工具,也就難以自我學習。文學作品可以讓我們進入別人的心靈世界,像偉大的文學作品,一定有恢宏的氣度、綿密的思考、豐富的情感,這樣的境界、這樣的時空,我們可以藉文字的窗口,在短時間內體會深刻。
一個孩子如果在很小的時候就能駕馭文字、能看懂文字背后的意義,那么他的人生經驗就比同齡的小朋友更上一層樓,甚至超越心靈比較粗糙的大人。他知道愛、恨、妒嫉、友善、家國天下、社會、群眾等關系,都可以借著精致的文字符號體會出來的。能在極短時間內進入浩瀚的時空,這種雄渾壯闊的感覺也是一種見識能力。
意大利和法國在服裝、建筑等設計行業(yè)可以領導全球,其實并不是因為他們讀了什么藝術學院或讀了服裝設計科就能達到這樣的水平。事實上是因為那些國家有傳統(tǒng)。一個國家的藝術水平和設計能力,背后文化基因的傳承是一代接一代的,有的是在學校學的,有的則不是。
要國際化必須先民族化,民族化是邁向世界舞臺的第一步?;仡^檢視傳統(tǒng),我們在漢唐時代其實有很好的文化藝術,像唐朝的雕塑,敦煌藝術,它的格調不輸任何先進民族。這些寶藏都是我們的文化基因,我們應該站在這個基礎上去發(fā)展下一個世紀。我們的精英尤其應該有體會它的能力,所謂的人文精神就建立在這個基礎上。
一個人的魅力說起來很抽象,但事實上非常具體,你跟一個人交談,覺得他很有趣、很有意思,你想聽他講話,聽他的談笑很過癮,這就是魅力。這種魅力如果不從看書,或敏感度上訓練,能從何而來呢?
這敏感度是多方面的敏感,而非專業(yè)領域的敏感,也就是通才、通識的敏感。只有具備這樣的基礎才夠資格談精英的境界、才能體會在開放教育下,一個人成長到什么程度,你會了解到這個人將來會如何實現(xiàn)自我,實踐他的理想。因為如果他不具備這種能力,他就無法實踐他的理想。
永不設限
社會責任的承擔是精英的必要條件。如果要一個人拿筆畫出自己的勢力范圍,有些人可能就在腳邊畫一個圈圈,表示“我的勢力范圍就是這么一點,我所要照顧的也就是這么一點”,有些人可能稍微畫大一點,畫一個家,把家圈起來,家門以外都不干我的事,自掃門前雪。
社會上很多這樣的人,甚至在我們成長的歷程里也都有這種念頭。不必諱言,自私本是人的一種天性,但人的可貴在于會反省,重建起一個更有價值的思維系統(tǒng)。因此,圈圈要畫得大,這就要立志。
很多人在公司里會畫一個小圈圈,也許他跟別人都不來往,或者他只跟某一兩位同事來往,學校的同學也有這種情形,我常提醒他們:“如果你只能畫這么小的圈圈,而心中又想加薪、升官、當主管……這怎么可能?”
你畫了圈圈,人家也把你畫圈圈,你就是那一個小族群,你我不是一起的,你將來想要領導我,門都沒有。所以一個人的責任范圍多大,就可以看出他是不是社會的精英。
責任感是可以訓練的。我的一位老師是滿清遺老,他說以前貴族訓練孩子非常嚴苛,他在十三歲時到日本求學,家里要他帶十幾個大人,還都是中年人,跟他一起去,然后所有過程都規(guī)定只有由他發(fā)號施令。、
他說一開始自己非常緊張、非常不適應,可是一年以后,他指揮若定,那些大人都聽一個十四歲小孩的。這訓練的過程十分殘酷,要知道指揮別人很難,別人不聽時怎么辦?別人故意作對時怎么辦?責任額越寬,承擔的后果越大,所有的錯都是自己的錯、所有人的問題都是自己的問題,一個孩子如果從小就能有這種認知,他將來所能扛的責任就越大。
孟母三遷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了,何以孟母不希望他去學屠宰業(yè)、不去學抬棺材?真正的精英,就是不要把他限定在某個專業(yè)技術里,不是說歧視那個職業(yè),只是在有更寬廣的機會下,怎么能只學那么一點點小技能?這就限定了孩子的發(fā)展,這樣的母親真是一位偉大的母親。?
一流孩子背后的一流家長
春秋戰(zhàn)國時代楚國一位將軍名叫子發(fā),他帶兵攻秦,途中糧餉都被斷絕了,士兵都挨餓了,就派使者回國要糧餉。使者還到他家去拜見他母親。
他的母親便問使者:“我的兒子在士兵沒有糧食時他吃什么呢?”
使者說:“幸好我們的將軍還有肉吃。”
他母親就問:“那士兵吃什么?”
“吃一點簡單的粗糧?!?/span>
子發(fā)幸不辱命,打敗了秦國,班師回朝。凱旋歸來時,他母親不讓他進家門,因為他母親說:“你根本不懂得做人的道理,也不懂帶兵的道理,因為在士兵挨餓時你不能共患難,你自己還吃肉,這是我們家門不幸,是一種恥辱,你打了勝仗我一點都不覺得光榮?!?/span>
子發(fā)突然醒悟,向他母親道歉,從此改變帶兵的方法。其實改變帶兵是小事,改變整個人生觀是一件大事。一個好的家長對小孩境界的提升非常重要,自己如果做不到,孩子就很可能做不到。
古時有句名言:“一流之人可識一流之善、二流之人可識二流之善?!边@是中國識人學中很重要的課題。就是一流的人才能看到一流的人才,二流的人才絕對看不出一流的人才,因為他不識貨,他也不能帶一流的人才。
想想看,我是二流主管,我憑什么帶一流人才?如此遲早會出問題。當家長的,如果自己的格局、自己的境界不到位時,想要訓練出精英的孩子,該如何去做呢?照著前面我所說的高懸的目標、方法,一步一步逼近。方法是先要求自己,先由自己做起。
中國學問講求實踐?!墩撜Z·學而篇》:“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我們隨時隨地可稱為“時”、時機也可稱為“時”。學者覺也。隨時找時機把所知道的拿來實踐看看,對學到的東西覺得有一種震撼、有一種覺悟,那個時候學到的才是學問,否則只是記誦之學。
真正的學問一定是能夠感動你,讓你覺悟,而且能夠讓你做出來的才是學問。對待我們的下一代也是如此,我們先磨練自己,在磨練過程中不斷跟下一代分享。
孩子不是我們的財產,是具體而微、充分的個體,它其實具備了所有可能的條件,可是因為你的框框限制了他,于是他的條件永遠沒有發(fā)揮的余地。因此,如果我們能跟孩子一起成長,如果能形成這樣的條件,將來下一代就可能成為精英,而你自己讀書是一種習慣,對文字符號變成習慣以后,你就習慣性地去接觸。
一開始不要像做功課似的硬塞給小孩,會壞了他的胃口,一定要在很有樂趣的情況之下為之。如果自己不愛看書就很糟糕,一切都要由自己開始,如果自己習慣由書里得到樂趣、得到另外一個窗口的話,小孩子就很容易由這里得到東西,因為他會有樣學樣。
如果要孩子與你一起讀書有很多方法,你可以把看電視時間減少、挪出逛街時間,讓孩子跟你一起進入同一時空,也許一開始他并不是那么有興趣,我建議家長可以先講給孩子聽。你的情緒會感染他,你對事物專注的熱情會感染到他,你喜歡看,他就會喜歡看。
要發(fā)表評論,您必須先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