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十年我們該給孩子怎樣的學習環(huán)境(深度好文)

未來十年我們該給孩子怎樣的學習環(huán)境(深度好文)

這是少年商學院(ID:youthmba)的第1355次分享。作者是少年商學院創(chuàng)始人兼CEO張華。

我是一個非常普通的80后,出生在豫北農村。和很多今天已經為人父母的朋友一樣,我從小是一個“學習機器”。還記得那時,我考進了我們縣城最好的高中,第一次考全校第1,第二次全校第8,第三次全校第16,第四次全校第32。一個“等比數列”誒!但第三次第四次就受不了了,開始哭,現在想想,當時一個年級8個班,共500個學生,考第32名,在班里也排前5啊,有什么好哭的?但就是哭,天天被灌輸“高考是唯一的出路”,覺得考不好未來就是死路一條了。

但我還算幸運,上了大學、研究生,十年前在大城市找了份不錯的工作,在自己所從事的行業(yè)里面還算有點小成績,然后又創(chuàng)業(yè)?,F在孩子馬上要上小學。但是,有一天百無聊賴的時候,我突然開始思考一個問題:當大家現在一想到孩子成長,考慮的都是名校啊、學區(qū)房啊等等的事情,想想看,除了錢多了一些,生活豐富了一些,我們不還是在讓孩子重復我們以前那條老路嗎?只是看起來這條路“高級”了一點點,體面了一點點而已!

未來十年我們該給孩子怎樣的學習環(huán)境(深度好文)

假如你的孩子現在8歲,再過10年,他上大學,就算是上了一間所謂的“名?!?,他就有足夠的競爭力面對未來么?不一定。未來10年的變化,一定會超越過去20年的變化,誰知道未來的樣子?所以我們要重新思考一下,我們應該給孩子什么樣的成長環(huán)境?孩子成為一個健全的人,到底需要的是什么?

?

▋我們這一代人的幸運,源于自我覺醒

有時想想,自己身上的沖突真是蠻多的。

我出生農村,直到18歲才進入省城,但后來做了記者,除了新疆西藏,全中國幾乎都跑遍了,全世界也去了三十多個國家。另一個維度,我是時候是個學習機器,但我參與創(chuàng)辦的少年商學院,如今是一個優(yōu)質的國際素質教育平臺。我和合伙人Evan等畢業(yè)于世界名校的搭檔一起做的事情是,讓中國孩子哪怕不出國,也能通過互聯(lián)網隨時隨地獲得像哈佛、斯坦福學生一樣的實踐課程與成長經歷

很多從農村出來的人,比較守本分,因為你得到一個東西不容易,就更害怕自己折騰后會失去。但我不是這樣的。有時我會想,可能我原本就注定成為這樣的人,只是當年高考壓力實在太大,天性被壓抑了。幾年前,還沒創(chuàng)業(yè),我專門采訪中國企業(yè)家,有一位企業(yè)家就問我,“你家庭條件應該很好吧?你父母應該帶你接觸了很多人,去過很多地方吧?”我笑了。

現在看起來,很多像我這樣從農村出來的人,雖然從小接受高壓的傳統(tǒng)教育,但是你的勤奮、不滿足會推著你在工作中不斷突破、不斷覺醒,你會思考“我如何變得更好”、“我做的是不是真正想做的事情”——這些人大多已經當了父母,有的人孩子剛出生,有的人孩子已經上小學甚至初中。雖然我們不能說自己“成功”,但至少是幸運。而這般幸運,多源于自我的覺醒。

未來十年我們該給孩子怎樣的學習環(huán)境(深度好文)

▋這一代孩子的困境,源于大人的集體裝睡

今天我們的孩子大約是05后或者10后。我先來講三個最常見的場景:

第一個是我親身的感受——過去兩年,我孩子上幼兒園,我就經常帶他去各種游樂場,時間久了我就發(fā)現,游樂場簡直就是現代的“集中營”,你從家里開車,上車,腳就沒離地過,到了商場,下來,電梯,上去,到達目的地,里面的人非常多,先不說各種細菌病毒,設備也千篇一律。游樂場就應該是這樣子的嗎?

第二個是興趣班,我兒子才上幼兒園,他的一些同學就已經報了三到五門以上的興趣班,甚至是“幼升小”輔導班,我覺得非常吃驚,跟過去三十年我們那種環(huán)境毫無區(qū)別,關鍵是,你給孩子報了那么多興趣班,但在發(fā)掘孩子真正的興趣,你有真正參與到過程中嗎?

第三個是,我們不斷滿足孩子的各種要求,從玩具到各種物品,但我們到底有用心引導過?你給他很多很多零花錢,有教給他如何合理地用零花錢嗎?

未來十年我們該給孩子怎樣的學習環(huán)境(深度好文)

通過這三個案例,我想講的是,過了這么多年,我們覺醒了,但我們的教育卻仍然停留在表層,我們給孩子熱鬧喧嘩的游樂場,給他報琳瑯滿目的興趣班,給他更多的零花錢,但是,For what?是為了讓他拿著這些東西,然后重復我們過去的路嗎?

你可能會說,“我很忙”,但細想你就會知道,這都是借口。抽不出時間帶孩子爬山,帶孩子尋找家門口一片小樹林或公園總是可以的吧?

而當物質豐富后,我們這一代人就容易有一個硬傷,叫“重形式輕內容”。你會覺得,“哇,這么多興趣班,我可不能讓孩子像我一樣成為一個學習機器?!钡嗑秃脝??你可能會說,“我只有給他更多才知道哪個更好呀”,可一年過去了,兩年過去了,你沒有真正參與進去,引導孩子發(fā)現真正的愛好,又有什么效果呢?

也許是我做過記者,接觸過各種各樣形形色色的人,也許是今天我作為一個父親,作為一個教育行業(yè)的從業(yè)者,我更愿意刨除一切形式感,思考一個更本質的問題:刨去物質,我們到底能給孩子什么樣的成長環(huán)境?找到怎樣一個能夠基于時代,又適合孩子個性的學習方法?讓孩子從小就有認識這個世界的意識或方法?

?

▋未來10年,我們究竟該給孩子什么樣的學習環(huán)境

首先,我們來看3張圖片。圖片的主角是3個00后,分別來自廣州、浙江和江蘇,互相不認識,他們都在干嘛呢?

第一個孩子,胡同學,她去書店,不是買書或看書,而是采訪讀者,思考一個今天很多大人都在思考的問題——未來書店真的會倒閉嗎,書店未來就一定沒有競爭力么?

未來十年我們該給孩子怎樣的學習環(huán)境(深度好文)

第二個孩子,黃同學,要解決一個我們司空見慣的問題,那就是很多小區(qū)有些角落總是很臟亂舊,他做了一個新型的“鱷魚垃圾桶”,它有一條長長的舌頭,這樣,那些從遠處扔過來的垃圾,因為接觸范圍廣,就能減少被丟在外面的可能性。

未來十年我們該給孩子怎樣的學習環(huán)境(深度好文)

第三個孩子,呂同學,他非常喜歡科學,他的哥哥現在常青藤名校就讀,他就想了,能不能在小區(qū)里面組織一個學習小組,自己跟大家既當同學又當老師,把爸爸和哥哥教的知識跟大家分享?說不定還能賺些錢。不僅設計了海報,還真的挨家挨戶推廣,組建起了一個班。

未來十年我們該給孩子怎樣的學習環(huán)境(深度好文)

這3個都是真實的故事。第一個特點是,他們三個孩子做的事情,既不是去了游樂場,也不是報了興趣班,也不是因為有了錢就去買一些東西來實現自己的小欲望,都不是。他們是在根據自己的個性和喜好,探索式地、真正地去發(fā)現、發(fā)展自己的興趣。

第二個特點是,你很難想象,這三個孩子都是少年商學院的學員,但是,從老師到我們團隊的所有人,都沒有面對面地見過這三個孩子,他們只是參加過少年商學院在線的直播課程,而他們做的事情,僅僅是直播課后老師發(fā)布的挑戰(zhàn),或者說是所謂的“作業(yè)”吧。

這在過去是不可思議的,首先,那時互聯(lián)網技術沒那么發(fā)達,不可能實現這種遠程的、全國乃至全世界各個地方的人享有同樣教育內容的效果。再者,很多家長會覺得,“這是不務正業(yè)嘛”,既沒學鋼琴,又沒學樂高機器人……

但我想說,這三個孩子代表了三類孩子,代表了未來學習真正應該注重的三個方向或三種形式——興趣發(fā)展、公民意識和新型社區(qū)化學習。他們都稱這比過去參加的任何興趣班都更有趣,更有成就感。

這幾個案例讓我欣慰的地方是,它正在解決我剛才所說的焦慮,我發(fā)現了所謂的“第三選擇”,這是一本暢銷書的書名,作者是寫出《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的Stephen Covey,書里有一句話說,“一個人基于理性和感性之外,還有第三種解決問題的方法。”

未來十年我們該給孩子怎樣的學習環(huán)境(深度好文)

同樣,今天,當我們討論孩子的發(fā)展時,除了考試,除了大人以為的興趣外,還有第三條路——那就是讓我們蹲下來,真正陪著孩子一起,以孩子的眼光找找怎樣的學習能讓孩子更有成就感,而不是“裝睡”,給很多事情貼上“不務正業(yè)”的標簽。

其實今天在這樣做的,不僅是少年商學院。比如硅谷的Altschool——扎克伯格還參與投資了它,它也是強調借助互聯(lián)網自主學習,充分發(fā)揮孩子的個性,探索式地去動手操作,解決現實生活的問題。

未來十年我們該給孩子怎樣的學習環(huán)境(深度好文)

過去,當我們討論未來要培養(yǎng)什么樣的孩子的時候,我們關注的是,我們能給孩子什么樣的物質條件,今天再說這個話題,它的核心,應該是讓孩子回歸——作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我們應該尊重的人。當我們討論如何讓孩子個性化地學習,第一步應該是我們大人先做一個“個性化父母”。

下面這個視頻,介紹了一個詞,叫“天才一小時”(genius hours),谷歌為了刺激員工提出自己天才的主意,推動公司創(chuàng)新而提出的,后來被很多學校學習了。其實家庭里也同樣適用——一天抽不出一個小時,那一周呢?一個月呢?一定有。只要你找到合適方式引導,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不可想象。

有危機感的父母,都會站在孩子18歲那個時間點想這3個問題:

10年之后,如果名校不存在了呢?假如學校都按照另外一個標準排名,甚至取消排名機制。

10年之后,如果學校全部沒有圍墻了呢?或許你家小區(qū)很可能就是未來你孩子要上的大學的一個實踐基地的,在家完成作業(yè)?

10年之后,如果孩子們的競爭的機制變了呢?如果不再是以考試名次,而是以孩子身上真正的個性,他在興趣小組協(xié)作里發(fā)揮的作用累積積分……

上世紀90年代末有一本暢銷書,叫《學習的革命》,它倡導學習要從關注知識,轉移到關注方法。今天,我們談的其實可以叫做“新學習革命”,它的核心的理念,已經不再是學習方法,而是回到人本身,如何圍繞孩子的個性,給他一套:1、獲取知識的新方式(互聯(lián)網學習);2、興趣發(fā)展的新方式(泛興趣小組);3、社會參與新方式(世界是我們的課堂)。

未來十年我們該給孩子怎樣的學習環(huán)境(深度好文)

我和我的搭檔Evan老師有一個共同的判斷——下一個“扎克伯格”不但可能出現在中國,而且也有可能會出現在中國的二線城市。如果所有有心的家長、老師、學校管理人員或者任何一個關注孩子個性化學習的人,能夠形成一個小的聯(lián)盟,我們就能為孩子打造一個“世界即課堂”的社會化學習環(huán)境,無論是在書店還是在小區(qū),都能和同學或者網上認識的小伙伴一起去探索,做自己想干、愛干的事,并改變這個社會。

那么即使過了10年、15年、20年,當我們老了的時候,當名校的概念不再存在的時候,當孩子的競爭機制變了的時候,我們一點都不擔心,因為孩子從小到大都沒有重復我們的老路,也沒有做另一個換了形式的“我們”——他們真正做了自己,It’s enough。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