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這是少年商學院微信(ID:youthMBA)的第323次分享,作者是我們的專欄作者、前南方周末記者,哈佛尼曼獎學金項目(美國最好的記者培訓項目)訪問學者鄧瑾。她帶女兒在美學習生活一年,東西文化和教育理念碰撞后的思考全記錄,字字珠璣,值得認真讀完。
? ? ? ??人生的意義是什么?教育的本質(zhì)又是什么?沒有孩子之前,我太忙了,沒空考慮這些問題?;蛘吒鼫蚀_地說,我太淺薄了,還沒有準備好讓這些問題浮現(xiàn)。
? ? ? ??有一句老話說,有了孩子的女人,才是一個完整的女人。而我的理解是,女人因為有了孩子,才成為一個完整的人。是的,一個完整的“人”,而不僅僅是一個完整的“女人”。至少,我是這樣。
? ? ? ??因此,我非常感謝我的女兒,她為我之前那一直努力向外看的生命打開了一扇內(nèi)省之門,讓我更懂人,更懂生命,讓我成為一個更完整的“人”。
一、奧普拉的演講讓我醍醐灌頂
? ? ? ??在思考教育本質(zhì)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自己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回到“生命的本質(zhì)到底是什么”這個原點問題。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后面所有關于教育的問題都失去了核心。而我以前所受的教育和生活經(jīng)驗,并沒有給我答案。
? ? ? ??我于是踏上了尋找之旅。
? ? ? ??2013年5月30日,哈佛畢業(yè)典禮。我和所有的畢業(yè)生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家長一起,聆聽了美國脫口秀女王普拉·溫弗瑞(Oprah Winfrey)的演講。她分享了她的成功與失敗,以及如何從失敗中走出來的經(jīng)歷。
(上圖為奧普拉,美國企業(yè)家和知名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今年60歲。)
? ? ? ??然后,當她說出以下幾句話的時候,剎那間我有一種醍醐灌頂?shù)母杏X,孩子出生后所有關于生命意義的尋找,以及在哈佛一年間所有點點滴滴的感悟,在那一瞬間擦亮了火花。她說:
? ? ? ??“無論你一路上經(jīng)歷到怎樣的挑戰(zhàn)、挫折和絕望,如果你自始至終都只有一個目標,真的只有這一個目標,你就會找到真正的成功和幸福。這個目標就是:作為一個人,你要活出你作為一個人最大可能的最真實的自我。你愿意把你的自我最大化,用你的能量讓自己變得更好,讓你的家人和身邊的人變得更好。(to fulfill the highest most truthfulexpression of yourself as a human being. You want to max out your humanity byusing your energy to lift yourself up, your family and the people around you.)”
? ? ? ??“神學家HowardThurman將這件事兒闡釋得淋漓盡致,他說:‘不要追問這個世界需要什么樣的人,問你自己是什么事讓你充滿活力,然后就去做這件事,因為這世界需要的正是活得生機勃勃的人(Don’t ask yourself what the world needs. Askyourself what makes you come alive and then go do that, because what the worldneeds is people who have come alive)?!?/span>
? ? ? ??活出自我,而不是其他,本身就是活著的目的,而不是手段!活出自我,這就是生命的本質(zhì)。你最大限度地活出了自我,你也就自然成就了別人和世界。成就別人和世界,用我小時候的老話說就是“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是結果,而不是目的。
? ? ? ??自從有了孩子,我就不斷聽到一句話:希望孩子能“活出自我”,希望孩子能做他/她自己。這是新一代覺醒的父母對中國長期以來像在生產(chǎn)線上大批量生產(chǎn)標準化的工業(yè)產(chǎn)品一樣去生產(chǎn)“人”這個教育體系的反省。
? ? ? ??我認同這個理念,但說實話,只有到哈佛訪學一年后,坐在哈佛庭院成千上萬人中聽奧普拉講到上述幾句話時,我才突然領悟到它的含義。
二、跨界神人們?yōu)楹文茉趦蓚€領域都卓越?
? ? ? ??在哈佛,我看到了人生的可能性,看到了遠比在中國看到的更豐富得多的人生的可能性。
? ? ? ??就拿我所在的哈佛尼曼獎學金項目(美國最好的記者培訓項目)來說,每年的尼曼學人是來自世界各地的24名文字記者、攝影記者、編輯、以及新媒體創(chuàng)辦人。我有幸成為2012-2013屆中的一員。在中國,我的同事同行們大都有著差不太多的人生履歷,上學——有念新聞系的有不念新聞系的——然后畢業(yè),有直接進媒體的也有輾轉(zhuǎn)后進媒體的。但在尼曼,我常常驚訝于人生的跨度怎么可以這么大!
? ? ? ??比如我的一位同學曾是美國專業(yè)的芭蕾舞明星,立志要成為世界上最優(yōu)秀的芭蕾舞演員,但后因厭食癥,在最輝煌的時候退出舞臺,幾年后卻成為了《紐約時報書評周刊》的編輯!
? ? ? ??從芭蕾舞明星,到美國最有影響力的報社編輯,這兩種職業(yè)對知識和技能的要求相差甚遠,是什么讓她在這兩個相差如此之遠的領域都能同時做到卓越呢?
? ? ? ??還有一位長得像好萊塢明星的男同學,小時候由于戰(zhàn)亂從愛爾蘭移民加拿大,一直夢想當一名NBA職業(yè)球員。結果,和他一起練球的一個鐵哥們成功了,進了NBA,而他由于某一年在南非的一次群眾聚會上,聽了曼德拉的一場演講,從此改變了人生軌跡,成為了路透社統(tǒng)管非洲攝影記者的總監(jiān),在中東及世界各個沖突地區(qū)出生入死。到哈佛后又開始寫戰(zhàn)地回憶錄,反思戰(zhàn)爭及人性。
? ? ? ??在一次朗讀會上,這位長著六塊腹肌、帥得一塌糊涂的男人為我們朗讀他自己寫的書的片段時,我掉了眼淚……
? ? ? ??這樣有跨度、所謂傳奇的人生故事在尼曼、在哈佛也比比皆是。為什么他們能夠在有限的生命里有能力攀登如此不同的人生高峰,活出精彩的自我呢?
? ? ? ??一位哈佛教文學的女教授給了我一個答案。在一次冷餐會上,她坐我對面,于是我們聊了很久。
? ? ? ??她說,她總是這樣對學生說,來哈佛后,你一定要選一些離你最遠的課,要選一些你以前覺得最不可能選的課。比如以前你喜歡文學,現(xiàn)在不妨選些關于宇宙或者腦科學的課。(少年商學院微信編輯注:我們一直倡導兒童跨學科人文教育在中國的傳播與實踐,請關注微信公號youthMBA)
? ? ? ??“要瘋狂地拓展自己(go wild),要試錯。”她說。因為你來這里就是要發(fā)現(xiàn)自己的潛力,你通過在相差最大的領域中不斷試錯,你才能真正了解你自己。
? ? ? ??她的話讓我感慨萬千。僅從做父母的角度來講,我的理解是,孩子的未來有無窮的可能性,真的不能以我們自己人生和才智的局限性去構想孩子的未來,尤其是在這個日新月異的移動互聯(lián)時代。我們現(xiàn)在根本就無法想象,等我們的孩子長大時,他們生活的那個完全互聯(lián)網(wǎng)化的世界是個什么樣子。
? ? ? ??紀伯倫在他的詩作《論孩子》中早就表達了相同了觀點。一直以來,我都以這首詩來提醒自己。
? ? ? ??《論孩子》–冰心譯?
? ? ? ??你們的孩子,都不是你們的孩子
? ? ? ??乃是生命為自己所渴望的兒女。?
? ? ? ??他們是借你們而來,卻不是從你們而來?
? ? ? ??他們雖和你們同在,卻不屬于你們。
? ? ? ??你們可以給他們愛,卻不可以給他們思想。
? ? ?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 ? ? ??你們可以蔭庇他們的身體,卻不能蔭蔽他們的靈魂。
? ? ? ??因為他們的靈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們在夢中也不能想見的。
? ? ? ??你們可以努力去模仿他們,卻不能使他們來象你們。
? ? ? ??因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與昨日一同停留。
? ? ? ??你們是弓,你們的孩子是從弦上發(fā)出的生命的箭矢。
? ? ? ??那射者在無窮之間看定了目標,也用神力將你們引滿,使他的箭矢迅速而遙遠的射了出來。
? ? ? ??讓你們在射者手中的彎曲成為喜樂吧。
? ? ? ??因為他愛那飛出的箭,也愛上了那靜止的弓。
(上圖為美籍黎巴嫩阿拉伯詩人紀伯倫,他被認為是阿拉伯現(xiàn)代小說、藝術和散文的主要奠基人。)
? ? ? ??既然孩子的靈魂,“是住在明日的宅里”,是我們做父母的“在夢中也不能想見的”,那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給孩子“愛”和“自由”,讓他們盡可能地去發(fā)展自己,成為“生命為自己渴望的兒女”,活出天賦的自我。
? ? ? ??我花了40年才想明白這件事,我不想讓我的孩子也要等那么久才去琢磨這件事。
? ? ? ??我常常對她說: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沒有兩朵相同的雪花,世界上的每一個人也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這個世界才是多元的,豐富的,生機勃勃的,可以相互補充和學習的。你活著的目的就是盡可能地發(fā)展你自己,發(fā)揮你的潛力,發(fā)揮上蒼給你的獨特性。你的獨特性就是你的比較優(yōu)勢,你利用好你的獨特性,就可以讓身邊的人因你而過得更有意義,讓這個世界因你而變得更美好。
? ? ? ??當然,我從來不指望孩子這么小就能完全理解這件事,但我想在她幼小的心靈里種上這么顆種子,然后,讓它自己生根發(fā)芽。好在,現(xiàn)在很多國外的兒童繪本就在做這件事。這些繪本通過不同的故事反復向孩子們傳遞著同樣的觀點,美國連教材也在這么做。
? ? ? ??比如,美國加州一年級語文第一課的課文就是I Am Special《我與眾不同》。女兒看了很多這樣的英語繪本,每次看完她都知道這樣總結:這本書講的是“做自己最好”。
三、從現(xiàn)在開始,擁抱自己的“內(nèi)在小孩”
? ? ?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我理解這種獨特性其實包羅萬象,可以是所有的所謂各種特長,也可以是各種癡迷的興趣和愛好,可以是各種個性、心地的良善和悲憫,也可以是獨特的生活經(jīng)歷。
? ? ? ??在哈佛,我發(fā)現(xiàn),只要你對某一個領域,某一件事情有比一般人更多的了解或理解,哪怕這事再小,你都可以開個講座,你都會有聽眾。也就是說,你都可以為別人帶來價值。有獨特性,就有價值。
? ? ? ??而怎樣才能發(fā)現(xiàn)和保護孩子的獨特性,讓他們活出最大的自我呢?我覺得從外看,孩子的興趣就是上蒼的指引之手,通過它,我們可以很輕松地找到上蒼賦予每一個生命的獨特性。我們做父母的就是要不斷觀察和了解孩子的興趣,并及時為他們提供相應的資源。
? ? ? ??其實,只要有“自由”,讓孩子內(nèi)心的天賦和熱情能不受阻礙地流露,家長并不難發(fā)現(xiàn)孩子的獨特性的。
? ? ? ??對我來說,難的反倒是如何幫助孩子跨過內(nèi)心的障礙,比如不安全感,焦慮,羞愧,不自信等,讓她可以在天賦的獨特性中自在發(fā)展。用哈佛畢業(yè)的一位著名心理理療師克里希那南達的話說,就是“擁抱自己的內(nèi)在小孩”。
? ? ? ??“內(nèi)在小孩”指的是孩子般的敏感、直覺力、好奇心、想象力、天賦智慧,和感受感覺的能力,并沒有隨著歲月的流逝和成長而改變或衰退。克里希那南達說,我們每一個人的本質(zhì)就是我們的內(nèi)在小孩。在那里,“生命是深深放松的狀態(tài),能欣賞自己的獨特天賦,無需奮斗來證明自己。”
? ? ? ??但,所有孩子的內(nèi)在小孩,所有孩子的天賦本質(zhì)都曾經(jīng)、或正在遭到破壞。破壞來自最親愛的爸爸媽媽,家人和社會。在撫養(yǎng)孩子的時候,我們都曾無意或有意地傷害過孩子而不自知,因為我們自己就失去了我們的內(nèi)在小孩,因為我們自己就不夠智慧。
? ? ? ??抱歉,又要說到哈佛了。并不是想拽,確實,在一種文化的沖擊下,碰巧有許多感悟。每學年,哈佛開的課大概有近1萬門,其中有不少課居然是關于生命的,比如怎樣讓自己幸福。
? ? ? ??有一次,哈佛商學院一位很著名的教授到尼曼講座。他之前也在Ted上做過同主題的演講,流傳甚廣。
??(上圖為克萊頓?克里斯坦森:哈佛商學院教授,因其在企業(yè)創(chuàng)新方面的深入研究和獨到見解,被尊稱為“創(chuàng)新大師”。)
? ? ? ??那天,超過一米八的Clayton Christensen教授是拄著拐杖來的。他之前中過風,喪失過語言能力,與死神擦肩而過。他說他發(fā)現(xiàn),哈佛商學院畢業(yè)生在剛開始的同學聚會中,個個英姿勃發(fā),指點江山。但在畢業(yè)10年15年后的同學聚會上,就有人離婚,有人和孩子疏離,有人爆出丑聞,有人甚至鋃鐺入獄。這些精英們遇到了各種人生困擾和痛苦。所以他突然意識到,知識和能力并不等于幸福。
? ? ? ??他說,等我們死后去見上帝的時候,上帝并不會用我們掙的錢來衡量我們,而是會看有多少人因為我們而變得更好。這可以小到是我們的一句話,一封信,或者一個安慰的動作。
? ? ? ??即使是在商學院這個最講金錢和效率的地方,他們也有很多人,很多課是在討論生命及生命的意義,這是哈佛很讓我感動的地方。
? ? ? ??我們都希望孩子幸福。但如何才能幸福?如何才能一生幸福?我以為,這真的是一門很深的功課。大人都沒幾個能得高分,我們又怎么去教孩子?這顯然不是少給孩子報幾門課外班,少給孩子壓力這么簡單。
? ? ? ??人,在天賦的本質(zhì)中,在自我中,是幸福的,沉靜的。然而,怎么去做?怎么去教?能教嗎?
? ? ? ??最近,女兒問我,什么是佛教?又有一次,她問我,什么是智慧?我回答了,但我都不滿意我的回答,因為我自己都沒有想明白。
? ? ? ??所以,我真的很感謝我的孩子,讓我有機會重新去思考有關生命、幸福和教育這些歷代智者都在思考的、并沒有簡單答案的問題,讓我有機會重新審視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讓我有機會成為更好的我。
? ? ? ??親愛的孩子,就讓我牽著你的手,我們一起成長吧。
【學院君說】
? ? ? ??本文作者鄧瑾是少年商學院創(chuàng)始人張華的前同事。她是兒童人文教育的研究者和踐行者,其新思考會第一時間在youthMBA微信和大家分享。
?
要發(fā)表評論,您必須先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