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養(yǎng)“噴火龍”?一位心理學家父親的反思與建議

如何教養(yǎng)“噴火龍”?一位心理學家父親的反思與建議

文丨David Wash

美國媒體與家庭協(xié)會創(chuàng)辦人

本文摘自《如何教養(yǎng)噴火龍》

小學階段,是孩子塑造個性和培養(yǎng)自信的最佳時機,但也是最容易出差錯的時期。

在日常的親子關(guān)系中,很多時候,我們對孩子更多的是先入為主,認為孩子的性格和品行就是好的或者壞的,然后開始從生活中的種種行為給孩子定性貼標簽,認為孩子就是聽話的,或者是不聽話的,從而造成親子關(guān)系出現(xiàn)矛盾….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美國擅長兒童心理學的David Wash,是如何通過鼓勵,糾正他自己的兒子,以及其他小學生在生活中出現(xiàn)的問題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fā)。

 

要善于看見孩子乖的一面

在我的兒子布萊恩正在讀四年級的時候,妻子察覺到我們有必要調(diào)整孩子的教育方式。

有一天早上我才剛和布萊恩又發(fā)生了一次不愉快,我也急著重新評估自己的做法,妻子認為我們需要好好談?wù)劇?/p>

如何教養(yǎng)“噴火龍”?一位心理學家父親的反思與建議

我們走到附近的咖啡廳,坐下開始進入正題。

妻子先開口:“孩子的教養(yǎng)問題讓我很傷腦筋。”

布萊恩很聰明,最近越來越懂得如何激怒我們,彷彿一有機會便要測試我們的底線。每天為了叫他幫忙做事,收拾東西、好好說話、控制脾氣、對別人有禮貌,不知要爆發(fā)多少次親子間的大小戰(zhàn)爭。

常聽人說孩子在6到11歲(所謂的小學階段)比較平和,但布萊恩完全不是如此。有很長一段時間一直相處得不愉快,妻子說:“現(xiàn)在我們和他相處都是負面的,這讓我很擔憂?!?/p>

“你說得對,我一天到晚對他生氣、不耐煩,他一直在試探我們的每一條規(guī)則與底線?!蔽覀冋勚勚饾u發(fā)現(xiàn)兩人都陷入一種模式,就是不斷注意布萊恩不好的地方——只看到孩子不乖的一面,忽略了他有很多優(yōu)點。

“想想看我們?nèi)绻宦牭奖舜嘶蛲轮赋鲎约撼鲥e的地方,那會是什么滋味?如果我們和孩子只有負面互動,孩子也會認同那樣的他,親子關(guān)系只會日益惡化。

如何教養(yǎng)“噴火龍”?一位心理學家父親的反思與建議

從那天早上開始,我們決定一起努力不再只對布萊恩的錯誤有反應(yīng),這樣才不會永遠只對他設(shè)限和處罰。我們?nèi)グl(fā)現(xiàn)布萊恩乖的一面,適時稱贊他,找機會表達對他的認可與嘉許,哪怕只是小小的鼓勵。

這并不是說我們對他的態(tài)度軟化了。若他沒有好的表現(xiàn),我們還是不會稱贊,更不可能浮濫地大肆稱贊,只是會特別注意是否有一些時刻可以說聲謝謝、笑一笑或鼓勵兩句。鼓勵與限制之間本應(yīng)有適度的平衡

那天對我們和布萊恩都是一個轉(zhuǎn)折點,所幸妻子有足夠的智慧堅持兩人坐下來檢討,我對這點至今仍充滿感謝。我們與布萊恩的正面互動一點一滴增加,終能一起順利度過他的青春期。

如何教養(yǎng)“噴火龍”?一位心理學家父親的反思與建議

照理說,我不該忽略與布萊恩的負面互動模式,課堂上的經(jīng)驗早就讓我體認到“看到孩子好的一面”效果有多大。

我有個學生叫安格斯,大家都說他性格暴躁又好爭好斗。但我從一開始就常找機會和他互動,例如下課時間找他和其他同學聊天,跟他開玩笑,聊他的越野慢跑。不知道是因為我比較能注意到他的優(yōu)點,他在我班上的那兩年一直沒有任何行為上的問題。

 

習慣成自然

我們會很自然地對自己的孩子形成某些看法,且這些看法會逐漸增強,到后來變成固定的模式,并影響我們對孩子的態(tài)度。心理學的解釋叫做“歸因理論”(attribution theory)。

我們的腦子為了處理不斷從五官進入的龐大信息,必須將相似的資料放入同樣的路徑儲存。這種檔案的分類工作是在生理層次進行的。

我們在孩子出生后便立刻設(shè)定好他的檔案,甚至在出生前就開始了,根據(jù)懷孕的情形而定,檔案設(shè)好之后,便會發(fā)展出兩大心理機制:認知一致(cognitive consistency)及認知失調(diào)(cognitive dissonance),兩者互為補充。

認知一致是指我們會自然而然認定接受到的信息,與儲存在我們腦中的信息完全相符,認知失調(diào)則是指我們會過濾掉不符的信息。

如何教養(yǎng)“噴火龍”?一位心理學家父親的反思與建議

歸因理論說明我們的頭腦會透過三種方法維持檔案的一致性。

首先,我們只注意符合期待的證據(jù),與期待不符的便加以忽略。

第二,碰到模棱兩可的信息,常會朝符合自身想法的方向解讀。

第三,我們會預(yù)期別人表現(xiàn)出特定行為,此一預(yù)期本身就會使對方表現(xiàn)該行為的機率增加這種現(xiàn)象稱為“比馬龍效應(yīng)”或”自我實現(xiàn)的預(yù)言”。

心理學家羅伯·羅森瑟爾(Robert Rosenthal)的經(jīng)典實驗,對比馬龍效應(yīng)提出有力的證據(jù)實驗方法是安排一群小學生接受標準化智力測驗,但在測驗之前告訴學生的老師,這是一種新的測驗,可測出學生未來一年可能的進步程度。

羅森瑟爾隨機指定受測學生的分數(shù),并將分數(shù)告訴老師。老師對分數(shù)較高的學生抱持較高的期望,但實際上那些分數(shù)與學生的真實表現(xiàn)根本無關(guān),一年結(jié)束后,老師抱持高度期許的學生果然大有進步,被預(yù)期會落后的學生則無此現(xiàn)象。

如何教養(yǎng)“噴火龍”?一位心理學家父親的反思與建議

 

家庭里的歸因理論

歸因理論也可以解釋家人的互動,當然更可以說明布萊恩和我的關(guān)系。我腦中的“布萊恩檔案”里充滿這樣的信息:“布萊恩是個大麻煩,永遠在測試我的底線。”

這個檔案建好之后,我開始注意符合此一印象的狀況,卻常忽略不符合的訊息,我不僅將負面的訊息歸檔,甚至碰到不明確的狀況也會朝“布萊恩是個大麻煩”的方向解讀。

舉例來說,如果我朝門外喊,叫布萊恩把垃圾拿出去而他沒有回應(yīng),我會立刻惱怒起來,認定他故意不答,即使可能有其他解釋,也許他根本沒有聽到我在喊。

如果我和妻子一直預(yù)期布萊恩不乖,這個預(yù)期就會成真。其后多年,我在工作上為數(shù)以千計的父母提供意見,總是力勸他們不要犯了“弄假成真”的錯誤。

如何教養(yǎng)“噴火龍”?一位心理學家父親的反思與建議

 

如何抓住孩子表現(xiàn)好的時候

我們與孩子互動容易落入負面的習性,請用以下問卷檢視你能否抓住孩子表現(xiàn)好的時候。

1、除了說“不要干嘛、干嘛….”,我知道還有很多方式能夠給孩子設(shè)限。

2、我設(shè)限時盡量用肯定句,例如說:“請你把電視聲音關(guān)小一點,謝謝”,而不要說:“電視不要開那么大聲。

3、孩子幫忙時,我一定會說謝謝。

4、我盡量注意多稱贊孩子,少批評。

5、我能避免與孩子斗氣或非得分出輸贏不可。

6、我試著每天對孩子微笑,和孩子一起笑。

7、我會讓孩子知道我欣賞他哪些地方。

如果你大部分回答肯定,請繼續(xù)保持下去。如果很多題都答否定,可能有必要像我一樣重新評估對孩子的態(tài)度。

如何教養(yǎng)“噴火龍”?一位心理學家父親的反思與建議

 

什么才算是鼓勵?

所有心理學入門課都告訴我們正向強化比負向強化更有效,鼓勵能幫助孩子培養(yǎng)足以發(fā)揮潛能的自信與知識。

俗話說,蜂蜜比醋更容易捉蒼蠅:換言之,正向激勵比負面糾正效果更好。鼓勵什么這么有效?因為我們的腦子天生喜歡感情的連結(jié),當這個需求受到威脅,我們便會陷入焦慮,鼓勵與認可則帶來愉悅。

但鼓勵不能是空洞的贊美,如果只是為了鼓勵,不斷說一些沒有意義的好話,孩子很快就會發(fā)現(xiàn)你的稱贊言不由衷。

如何教養(yǎng)“噴火龍”?一位心理學家父親的反思與建議

舉例來說,如果女兒告訴你,她在校的一項小表現(xiàn),你立刻夸張地告訴家里每個人,或打電話告訴外婆,你女兒可能會很不高興。多數(shù)孩子都會如此。小孩很聰明,看得出來你的反應(yīng)過度夸張,根本言不由衷。

此外,孩子會知道自己的成就沒有那么了不得,甚至從此認定你的話不可信賴,因為你把一件小事當成大新聞來吹噓。鼓勵應(yīng)與行為相符,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微笑和一句“很不錯”就夠了。你總不希望失去孩子的信賴吧。

 

通過限制和鼓勵學習負責任

讓孩子遵守限制與承擔后果很重要,通過鼓勵樹立孩子自信心的時候,也要和限制相平衡。

現(xiàn)在大部分家庭是由父母負責家務(wù),孩子則忙于運動、課業(yè)及各種活動,完全不須承擔家務(wù)。但是做家務(wù)可以讓孩子學習遵守限制與承擔后果,培養(yǎng)孩子對自己的能力有信心,對家庭有歸屬感。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我和妻子會將打掃與烹飪工作分配給每個人。我們的女兒八歲那年,某個周六早上輪到她打掃廁所,我去查看時她正努力在打掃。

如何教養(yǎng)“噴火龍”?一位心理學家父親的反思與建議

她做得還不錯——至少就一個八歲孩子而言還不錯——但并不符合我的標準。我看了一分鐘,想要忍住,最后還是忍不住開始幫艾琳——至少我自以為是在幫她。

但事實上變成我在打掃廁所,一邊告訴艾琳:“應(yīng)該這樣做。”

她沒事可做,只能站在旁邊看。不久她開始退縮,幾分鐘便走開了。

一會兒我聽到妻子在隔壁房間叫我:“大衛(wèi)!”她剛剛一直站在廚房看,此時壓低聲音希望不要讓女兒聽見。

我走過去,她說:“你知道你剛剛做了什么嗎?”

“我在打掃廁所。”

她瞪我一眼,“那是艾琳的工作?!?/p>

“我知道,但她做得不太好。”

“那又怎樣?”

她說得對。我選擇了阻力最小的做法,自己打掃當然比較容易,因為我知道結(jié)果會讓我比較滿意,也會比艾琳打掃得更快。但看到女兒臉上失望的表情,我應(yīng)該知道我的做法是在潑冷水。

妻子說:“哪一件事比較重要:一個符合你的標準,干凈到發(fā)亮的廁所,還是讓女兒對自己的能力有信心?” 那次讓我上了重要的一課,我必須放棄“把事情做好“的一些標準。

所幸女兒長大后成為一個很有能力的人。她很愿意練習,有責任感,知道不必每次都做到一百分,重要的是努力學習。

如何教養(yǎng)“噴火龍”?一位心理學家父親的反思與建議

要鼓勵孩子表現(xiàn)正向行為,請依循這三個步驟:

第一步,確認什么是正向行為。

第二步,告訴孩子這樣做是負責任的表現(xiàn)。

第三步,稱許孩子。

例如,你可以對讀一年級的兒子說:“我看到你幫助奶奶把母親節(jié)送她的花種起來,你很厲害哦,能幫她決定種在什么地方。我知道她個性猶豫不決,謝謝你這么有耐心?!被蛘邔Ω蟮膬鹤诱f:“我注意到你還車前把油箱加滿了,非常體貼,謝謝你?!?/p>

 

鼓勵孩子時應(yīng)該避免的事

隨著孩子日漸長大,有時候不太容易判斷何時該鼓勵,何時不該鼓勵。我們總不希望鼓勵的結(jié)果是造成孩子壓力。

但如果你重視的是孩子是否認真努力,孩子就不需為了聽到稱贊而追求非凡的成就,考試一定要考第一,體育一定要拿獎牌。父母要傳遞的信息應(yīng)該是:“我在乎的是你有沒有努力,而不是拿到第幾名。

有時候我們會出乎自己意料,不小心透露批評的意思,無意間潑了孩子冷水。我沒有讓女兒打掃廁所就是犯了這個錯誤。

如何教養(yǎng)“噴火龍”?一位心理學家父親的反思與建議

有時我們和孩子進行正面的互動,是因為犯了陷入了這四種誤區(qū),他們都是鼓勵的大敵:

一、貶抑

貶低和責罵沒有任何好處,只會腐蝕孩子的自信心。即使你必須糾正孩子,切記你要糾正的是行為,絕不能羞辱孩子。要求一個人負責任不等于批評、貶低或羞辱。

二、負面的比較

日常生活中,不論是運動、成績或行為,負面的比較只會傳遞錯誤的信息?!澳愕某煽?yōu)槭裁床荒芟窀绺缒敲春茫俊薄ⅰ澳銥槭裁床荒芟癖淼芤粯庸??”這類言語絕對無法讓孩子改進,只會在家人、親戚之間制造反感,讓孩子相信你認為他不夠好。

三、替孩子做他能做的事

很多情況下,父母為孩子做太多事情了。例如我們會因趕時間而幫孩子穿衣服、系鞋帶,雖則孩子早就會了;或者我們會幫孩子做分內(nèi)的工作,幫他擺碗筷以免打破。這么做可能是為了幫孩子,但更多時候只是因為比較容易、比較快,結(jié)果孩子不僅會以為自己沒有能力,甚至也沒有機會測試自己的能力與學習新技能

四、過度保護

鼓勵孩子不只是靠言語,行為也很重要。即使你常稱贊孩子,過度保護仍會讓孩子少了實際學習的經(jīng)驗,意味著你不認為孩子有能力。品格、毅力、意志力都是愈常運用才會愈茁壯,讓孩子從嘗試與犯錯中學習是鼓勵的重要方式。

 

發(fā)表評論